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发布时间:2025-03-14 作者:郭清伟
(作者系河南省台前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党建引领是实现基层有效治理的最大优势、关键一招。要聚焦组织“领”、干部“干”、机制“牵”、网格“治”,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稳定根基。
坚持建强组织、筑牢堡垒,夯实基层治理之基。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要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促振兴、强治理、优服务、保平安的“桥头堡”“主心骨”。抓实抓牢农村、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基本盘”,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把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联”起来、“暖”起来、“用”起来,扩大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以“五星”支部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探索服务区党总支设置,推动乡村建设组团式发展、片区化打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推动改善人居环境,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坚持“不定比例、应整尽整”,分类确定软弱涣散党组织,健全领导包联、研判会商、跟踪督办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对症施策、集中攻坚,确保整顿工作有实效、突出问题不反弹。
坚持锻硬队伍、激发活力,汇集基层治理之力。人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核心力量。要聚焦于“人”,打造一支靠得住、顶得上、过得硬,懂治理、会治理、善治理的基层治理骨干队伍。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推动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夯实乡镇工作力量。加大调训力度,组织乡镇干部到省内全国百强县跟班学习,赴先进发达地区学习交流,推动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提升能力。试行村级党组织组织委员、纪检委员(监委会主任)跨村任职交流机制,破解村级发展党员问题,提升村级监督质效。实施“金牌支书”连续培养计划,对村“两委”干部进行集中轮训,提升政治素养、纪律观念、履职能力。实施发展党员“育苗计划”,建立县级部门、乡镇党委、片区党总支“三级审核”机制,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坚决防止“带病”发展和“家族化”发展。健全党员平时战时、在岗离岗、网下网上作用发挥机制,深化设岗定责、教育培训、承诺践诺等,严肃稳妥处置不合格党员,促进党员亮身份、当先锋、作表率。
坚持健全机制、常态长效,增强基层治理之质。机制是保障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要完善机制、凝聚合力,推动形成区域统筹、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建立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落实从县乡借调工作人员从严管控长效机制,破解“小马拉大车”问题,持续提升治理成效。深化规范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推动“五老”、退役军人等志愿服务人员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注重德治教化,加强文明乡风建设,以良好道德风尚涵养基层治理生态。将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领导班子考核、党建高质量考核,作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控制督查检查考核,“精”内容、“简”方式,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落实、干实事上。
坚持网格管理、数字赋能,提升基层治理之效。网格化建设是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要构建“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提升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规模适度、方便群众、无缝覆盖”原则,科学合理划分网格,明确网格员职责分工,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中、事在格中。通过日常走访、微信、电话、“民呼我应”平台等,推动网格员第一时间发现、解决群众诉求问题,实行“居民吹哨、网格员报到”“村报告、乡处理、县办结”机制,建立难事“一呼即应、快速上报、跟踪处置、及时反馈”闭环工作机制,把急难愁盼、问题清单变成马上就办、幸福账单。强化数字赋能,建立上下贯通、横向互联、条块结合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智慧平台,推动基层治理数据资源互通共享,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加强干部数字化知识和数字领导力培训,推动干部树立“数据治理”理念,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
(作者系河南省台前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5-03-14 10:52:09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