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素人写作”何以引起共鸣(纵横)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素人写作何以引起共鸣(纵横)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8日 第 05 版)

 

从外卖诗人王计兵到沂蒙二姐吕玉霞,再到由各行各业劳动者构成的东莞新大众文艺群体……素人写作为代表的新大众文艺现象,展现了这样一个图景——普通人不再只是被书写的客体,也是执笔的创作主体,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可见一斑。

新大众文艺背后的动力,源于时代发展与社会心态的共振。快递员王计兵的诗集《赶时间的人》销量破10万册,草根作家单小花的散文《洋芋,洋芋》获孙犁散文奖,吕玉霞的乡土诗歌在全网获近千万点赞……他们的写作沾泥土、带露珠,能够引发更多情感共鸣。

有评论指出,素人写作戳中了某种时代刚需,人们更愿意为身边的奋斗鼓掌,更喜欢同频共振的心跳

车间工人将流水线比作时间的拉链,把工牌编号写成工业文明的条形码;建筑工人在安全帽上创作短章,社交平台掀起关于工地文学的话题挑战……源自生活现场的创作,格外打动人心。如今,草根作家的作品为更多创作者提供了养料。

新大众文艺的出圈,契合中华文明传承创新的特点。从《诗经》中的劳动场景到汉乐府的采诗官,民间文艺始终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吕玉霞将麦浪翻滚写成大地的心电图,单小花用西海固方言唤起洋芋开花的集体记忆,本质上是劳者歌其事传统的一种当代转译。

当然,素人写作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流量算法催生格式化的悲情叙事,碎片化表达消解着作品的思想深度……但更多积极实践正在萌芽:一些网友制定素人创作公约抵制卖惨文学,高校学者与草根作者探索结对写作计划。这些自发行为,展现出新文艺群体的创作自觉。正如王计兵坚持送外卖、维持写诗灵感的清醒认知:这不是一场短暂易逝的网络流量,而是让每个脚印都成为逗号,最终连成诗篇的长期努力。

新大众文艺正在回应何为文学”“谁来书写的时代命题。当建筑工地的敲打声、厨房的翻炒声、键盘的敲击声都成为时代的韵脚,我们见证的不仅是文学创作群体的扩容,更是文化活力的激荡。

(摘编自《河北日报》,原题为《AI时代,新大众文艺缘何火爆出圈》)


28 04月

2025-04-28 18:40:03

浏览9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投资于人,促高质量充分就业(人民时评) 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中推动科产融合实现新跃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