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干事创业的历史耐心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涵养干事创业的历史耐心
发布时间:2025-07-30 作者:范胜兵
(作者系宁波奉化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既关注GDP增速、重大工程项目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也设置环境综合治理、困难群众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潜绩”指标,既看任内“干了什么”,更看走后能“留下什么”,多维度刻画干部政绩“立体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有些事要打攻坚战,有些事要久久为功”“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克服浮躁情绪,抛弃私心杂念。”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城市规划建设要保持连续性,不能政府一换届,规划就换届。党员干部能否涵养历史耐心、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正确面对“潜绩”与“显绩”,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发展水平。
历史耐心来源于长期的教育引导。政绩观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党员、干部个人健康成长,更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作为基层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养作用,注重在集中教育、考察评价、谈心谈话中突出正确政绩观要求。对于年轻干部,坚持压担锻炼,有计划、分批次、大规模地投入到项目攻坚、信访维稳、共同富裕一线打磨淬炼,让年轻干部切实感受到来自基层的问题矛盾、大众呼声、百姓冷暖,真正摆正位置、端正心态,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为干部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于新任职领导干部,开展适岗回访,重点了解继任者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情况和未来工作思路,引导干部保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对于老同志,尤其是即将要退下来的,坚持思想上关心、组织上凝聚、行动上引领,谨防他们出现“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
历史耐心根植于正确的用人导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干部考察任用关乎社会发展、百姓民生,既要看一时一事,更要看一贯表现。落实新时代好干部选任标准,科学设置干部考核指标与评价标准,结合干部工作实际,分赛道设置考核指标体系,既关注GDP增速、重大工程项目等看得见、摸得着的“显绩”,也设置环境综合治理、困难群众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潜绩”指标,既看任内“干了什么”,更看走后能“留下什么”,多维度刻画干部政绩“立体像”。精准识别干部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采取“与前任比、与任职之初比、班子成员之间比、工作业绩综合比、同类部门同类岗位比”多层次对比的方式,既看党员干部个人努力,又看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历史欠账、政策环境等现实条件,全面客观评价干部。准确把握干部主流表现与本质特点,尤其是对于被问责干部,辩证分析功过得失,对于影响期满、表现优秀的大胆合理使用,推动干部从“有错”向“有为”转变。
历史耐心依托于严格的干部管理。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要让干部在正确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就须严格监督管理。对那些不出门、不走访、不调研,拍脑袋做决定、拍胸脯做保证、拍屁股溜之大吉的“三拍型”干部,要建立起科学完备、实用管用的制度体系,完善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监督机制,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制度,进一步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对那些盲目追求政绩,无视自然规律、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短跑式”干部,要加强监督执纪,组织监督、纪检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要形成合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民生政策落实的“监督员”。对那些投机取巧,搞自我包装、花里胡哨、花拳绣腿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要严肃追责问责,及时给予调整岗位、免职降职等处理,积极开展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推动干部沉下心来、静下心去,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得民心的事。
(作者系宁波奉化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5-07-30 15:54:51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