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磨匠心·持本心 推动政绩考核回归“原点”
守初心·磨匠心·持本心
推动政绩考核回归“原点”
字数 2429
《 学习时报 》( 2025年11月24日 第 07 版 )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政绩考核不可偏离的“原点”。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地区和部门考核指标过多、日常调度过频,让政绩考核偏离了“原点”,使基层干部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推动政绩考核回归“原点”,需要守初心、磨匠心、持本心,校准政绩观、考核观和用人观,引导激励领导干部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上勇毅前行。
坚守初心树立正确政绩观
考核中的各种形式主义问题表现,本质上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推动政绩考核回归“原点”,首先要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摆在首位,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精选考核指标,确保考核焦点不散、导向不偏。
一是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明确考核导向。把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细化为一项项具体指标。济南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设计考核框架,对标国家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和省考核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督促领导干部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由“算小账”向“算全局账”转变。
二是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尺,把牢价值取向。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尺。济南市强化对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就业、教育、公共卫生、安置房建设、城市更新等领域的考核,推动济南市在《全国城市综合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中获评第5名。坚持把群众的“好差评”作为干部政绩的“度量衡”,建立党政领导、“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人民群众、单位内部的多维度评价机制,督促领导干部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三是以量质齐升为要求,校准考核靶向。济南市坚持既要增长速度也要发展深度,一方面持续加大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的考核力度,设置空天经济、数字经济、新能源装备、人工智能等特色指标,向未来产业要速度,助力济南成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三区叠加”的数字化转型城市。另一方面设置民间投资占比、制造业投资增速、研发投入占比、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单位GDP能耗下降等结构性指标,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结构优化、质量提升。以考核纠治政绩观偏差,列出负面清单、划出底线红线,对盲目蛮干、过度举债、数据造假、“虚假政绩”等问题,加大扣分力度,督促领导干部由“要面子”向“要里子”转变。
磨砺匠心重塑科学考核观
当前,一些部门考核观出现偏差,将本部门应承担的业务转嫁基层,进而对基层进行督检考,让基层背上不应有的负担。推动政绩考核回归“原点”,必须端正考核观,彻底破除本位主义、克服依赖思维,以匠心精简优化指标体系、精密校准考核标尺、精细开展过程管控,激发基层干部一心一意谋实事、做实功、求实效的内生动力。
一是确保既少且精,架起指标体系“限高杆”。济南市建立“1235”工作机制,市对区县仅保留1项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仅有2个层级,指标数量较2023年度精减30%左右,每个指标的考核要点不超过5项,确保焦点不散、重点突出。建立指标准入退出机制,每年对指标运行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对基层意见较大、可能加重基层负担、缺乏可靠数据来源、考核内容交叉重复和相互矛盾、超出基层职责权限的指标,及时调整、坚决不考,保持指标体系健康运行。建立前置审核工作机制,对区县考核办法、考核指标及评分细则进行提级审核,坚决防止层层加码、层层摊派等问题。
二是突出务实管用,活用考核方法“工具箱”。济南市坚持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角度,科学选取考核方式方法,对“挑大梁”的硬指标考核贡献度,对提升难的指标考核改善幅度,对波动大的指标考核中长期增速,确保考准政绩含金量。制定25项考核工作负面清单,明确常规性业务工作以及发文开会、人员配备、拍照留痕、台账记录、场所挂牌、线上“活跃度”等内容坚决不考,做到考质量淡化数量,考实绩不看痕迹,考实效不考虚功。
三是持续减负增效,健全日常监测“数据链”。济南市建立年初复盘分析、季度监测调度、年底集中考核的动态监测机制,对重要经济指标实行“红黄牌”预警,让政绩考核从“事后评价”延伸为“过程赋能”。不断迭代升级综合绩效考核监测系统,实现基础数据云上互传、任务进度线上跟踪、指标数据智能分析、领导干部业绩纪实,大幅提升政绩考核工作效率。
秉持本心倡树鲜明用人观
政绩考核需要“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但如果运用不当,就可能异化为“争排名、论奖惩”的工具,甚至引发“政绩锦标赛”,诱发数据造假、“形象工程”。要推动政绩考核回归“原点”,必须使政绩考核摆脱冰冷的数字束缚,回归推动领导干部成长进步的“本心”,使领导干部平心静气查短板、找对策、促提升,真正把政绩考核当成“共同进步的阶梯”而非“相互较劲的擂台”。
一是以系统分析代替直接定论,客观看待考核结果。济南市坚持把考核结果作为研判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参考而非唯一依据,建立“分析数、研究事、评价人”的综合研判机制,选取GDP、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重点经济指标,由组织部门牵头开展指标运行与干部实绩跟踪调研,既看客观情况也看主观努力,既找问题也提对策,把领导干部实绩考准考实。
二是以宽严相济代替重奖重罚,适度使用考核结果。济南市注重奖罚有度,建立“考核评价、能力画像、培养提升”联动机制,创建市管干部成长实绩纪实库,以3年为周期进行综合评价,杜绝“一票晋优”“一票否优”,不搞简单排名,不以一时论英雄,给足时间、给足信任,真正把领导干部从“数字焦虑”中解脱出来,着力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三是以“诊断思维”代替“评判思维”,深化运用考核结果。济南市将考核结果从“评判书”变为“诊断书”,不搞一奖了之、一罚了之,聚焦工作哪里做得好、哪里有差距、哪里能提升,不断完善“考核评价——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优化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将整改提升情况作为下年度考核内容,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持续补短板、强弱项。
(山东省济南市委组织部)
2025-11-24 14:26:40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