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人文经济理论内涵与南海实践 ——在2025清华文创论坛的主题演讲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清华大学文化创意评论

人文经济理论内涵与南海实践

——在2025清华文创论坛的主题演讲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2025年11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

大家好!

非常荣幸与大家相聚于人文日新、英才荟萃的水木清华,共同探讨人文经济学的理论内涵,分享人文经济的南海实践。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南海区委、区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南海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南海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毗邻广州,临近港澳。过去几十年,我们依靠土地、资本、劳动力的红利实现了快速发展,2024年南海的GDP超过了4000亿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慢慢发现传统的发展模式遇到了瓶颈,土地开发强度过高,环境容量接近饱和,制造业陷入了“内卷”。与此同时,市民群众对城市的期待发生了变化,他们不仅要有工作,还要有生活,有认同,精神层面的追求成了广大市民的刚需。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不是靠培育更多企业、建设更多工厂就能解决的。我们不断在反问发展经济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高的GDP,培育更多的企业,建设更多的高楼大厦,还是为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面的人。答案显然是后者。据此,我们认为传统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必须换一种打法,换一个发展的逻辑,而这个逻辑我们认为就是人文经济。

首先,什么是人文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提出了“人文经济学”,为地方经济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经过一段时间探索,我们也认识到人文经济不是简单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而是一种发展逻辑的根本转变,也就是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让经济发展重新回到以人为本的逻辑上来。这其实就是从“量的扩张”到“质的升华”的深刻转型。

我们认为人文经济是一种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更加注重精神动力的提升,也就是我们讲的人文效率,以及精神需求的满足,也就是我们讲的人文效用。

具体来说,我们理解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个层面,人文效率。人文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效率,即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直接将人文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也包括通过文化赋能、精神激励,激发人的创造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中“人”的贡献度。

第二个层面,人文效用。人文经济深刻揭示了高质量发展的本质,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全面增长,更是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经济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更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彰显人的价值。

第三个层面,人文生态。人文经济的发展首先会带动文化繁荣,文旅兴旺。但人文经济又不等同于文旅产业,人文经济既是做业态,更重要的是做生态。这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社会治理中始终贯穿人文理念,实现资源效率的最大化、生活品质的最优化、城市治理精细化,构建成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的生态。

第二个问题是南海的实践——人文经济如何重塑一座城。近年来,我们举全区之力推动人文经济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性转型,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探索。

一是激活发展动力,强化人文资源的转化效应。也就是人文效率。

一方面大力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让文化资源加速转化为经济增量。南海是岭南广府文化的重要起源地和核心区,拥有亿年山川、万年文化、千年水脉、百年工业,我们手握醒狮、龙舟、功夫、粤剧、桑园围等一批世界级的文化IP,被誉为岭南文化的“宝藏城市”。但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些资源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成果。为此,我们提出打造湾区演艺新高地、湾区文商旅消费新高地,推动文化资源加速转化为经济增量。

我们壮大文旅产业,大力开展文旅招商,引进了岭南幻城、广东千古情、开心麻花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比如广东千古情自2024年春节开业以来,已经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营收达到6.3亿元,成为湾区文商旅融合的一张新名片。

我们积极打造文化品牌,通过活化在地文化,培育了“大地艺术节”“南海龙超”“墟游记”三大品牌。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清华文创院。这三个品牌的打造,都是在清华文创院的指导下完成的。其中以叠滘龙舟漂移为核心的“南海龙超”今年端午节期间全网点击率超过了70亿次;“大地艺术节”荣获了2025Wallpaper中文版设计大奖的“年度艺术实践”奖项,并再度入选了第三届三联人文城市奖的提名。

我们也创新运营模式,推动5A景区西樵山在全市率先“免门票”。看似少了门票收入,但是游客量和整体收入都实现了大幅增长。经过几年的努力,南海文旅渐入佳境,前年我们的游客接待量大概是1700万,去年达到了2500万,今年预计还会增长10%以上。

二是打造消费场景,全面整合山、水、园、街、厂、馆资源,不断挖掘本土场景,创新文化叙事,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充分利用千灯湖中轴及北延片区在商业空间、批发市场、电商载体、公园绿地等方面均超过200万平方米的优势,打造千灯湖中轴文旅商贸聚集区,促进“文化表达+商业逻辑”有机融合。大力培育主理人经济、首发经济等新型消费,打造代表性的主理人项目135个,示范重构兼具吃、住、娱、购等多功能消费新空间,创新推出“跟着演艺出游南海”“跟着赛事游南海”“跟着龙舟游南海”“跟着美食游南海”四大主题活动。积极打造粤式茶点之都,促进旅游与餐饮业融合发展。这些都说明文化不仅是氛围,更是“流量”和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

另一方面,全面激发人的创造力,让人文精神成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正如一个伟大的企业,一定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员工的自身才华、职业梦想和企业愿景融为一体,进而迸发强大的内驱力。一个城市也是如此,我们希望以人文力量塑造城市精神动力,把个人的发展、梦想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真正将每个人的价值充分调动起来,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为此,我们以成立研究会、组建基金、打造博物馆、建设遗址公园、搭建传播平台“五个一”行动打造“西樵山文化”IP,大力弘扬“敢饮头啖汤”的改革创新精神,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奋进的力量。

通过以上的努力,我们不仅让文化资源成为了像资源、技术、土地一样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还使其成为其他生产要素的黏合剂、润滑剂,带动了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可以讲,今天你到南海去问我们的企业家,问我们的政府官员,包括问村委会、居委会书记,甚至老百姓,他们都认为文化已经在南海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主动参与进来。

二是重塑发展逻辑,强化人文价值导向作用。也就是人文效用。

我们大力推动经济发展回归人本导向,让一切经济活动围绕满足人的需求展开。比如在破解行业内卷问题方面,我们突出人文经济、消费活力与共同富裕等核心指标,重构差异化的考核体系,推动资源配置从供给侧为主向以需求侧为主转变,从县域层面探索治理行业内卷、以需求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聚力打造18个特色产业,其中赛事演艺、低空经济等13个特色产业均为面向需求端的新型消费产业,全区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也从2023年的49%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51%,互联网广告服务、摄影扩印服务、休闲观光活动、文化活动服务等重视体验和情绪价值的服务消费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比如我们目前正在集中精力打造“好房子、南海造”“好日子、南海享”的城市品牌,通过全链条输出“好房子”解决方案,带动泛家居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应对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的影响。同时,全方位输出“好日子”的生活方式,增强区域吸引力、竞争力。

又比如我们大力实施“关爱企业家健康计划”“新乡贤选树计划”“鲲鹏人才计划”和“隐形冠军企业评选”等活动,就是要突出各类群体的社会价值,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创业激情。

三是优化发展生态,强化人文的多维赋能效果。也就是人文生态。

人文经济就像一座城市的“操作系统”,一旦按照这个逻辑推动发展,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事业都会发生深刻变化,带上深深的人文烙印,从而实现更优的“城产人文”高质量融合发展生态。

在赋能城市建管方面,我们从过去侧重钢筋水泥的堆砌,转向更专注人的观感体验,更强调差异包容、城市运营、价值重构和全民参与。比如在千灯湖中央活力区,我们拿出距离地铁站近600米的黄金地段,超16万平方米的户外空间,建设可容纳5万人的千灯湖音乐秀场,这个地方可以讲是黄金宝地,为什么这样做?答案就一个,年轻人喜欢。今年以来我们举办3场7天超万人大型演出,已经吸引了超过25万人,带动了文旅消费超过12亿元。

又比如文产特派员打造的罗行艺术墟,用艺术乡建探索岭南古墟的现代化突围,多次登上《人民日报》,仅国庆期间就吸引了25万人。

又比如以“公园商业+主理人”模式,借鉴成都麓湖和秦皇岛阿那亚的理念升级千灯湖公园,构建“七十二变”消费场景,让公园不仅是公园,更成为年轻人满足情绪价值的目的地和话题中心。

在赋能产业升级方面,我们将文化作为关键因子,融入企业发展理念与运营的全过程,选树最具人文精神企业家,引导企业强化人文、科技“双引擎”,培育出各级政府质量奖71个,全国制造业“隐形冠军”190家。推动“艺企同行”,助力企业构筑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品牌故事与价值体系。比如说佛山不夜岛,就是将水上秀场与盐步内衣深度结合,靛蓝纹学酒店将纺织与文旅相融合,打造牛仔文化主题酒店,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又比如近期我们整合文化、设计、产业等资源,重构香云纱产业生态,释放出“天下莨纱·源出樵山”的强势信号,获得了比较热烈的市场反应。

在赋能社会民生方面,积极推进熟人社区创建,推广柔性治理,构建美好教育体系,实施“医学人文+”建设提升三年行动,弘扬慈善文化,建设志愿之城。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最后,我想谈谈相关的思考:人文经济为什么是未来的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有几点深刻的体会:

第一,人文经济是破解传统发展困境的“金钥匙”。让我们从内卷走向开放,从存量走向增量。南海区多年来都是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投资潜力百强区、科技创新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的四料榜眼,这有历史的原因,但也跟我们这几年发展人文经济有直接关联。

第二,人文经济是城市竞争的“新维度”。从拼政策、拼土地到拼文化、拼生活方式、拼价值认同,这些软实力正成为吸引人才、资本的关键。过去十年,南海新增了近100万常住人口,占到了全市新增人口总量的44%,各类英才超过66万,院士项目36个,高层次人才117人、高层次人才团队518个。

第三,人文经济是共同富裕的“助推器”。人文经济不仅能做大蛋糕,更能分好蛋糕,让发展的温度可感、机会可及、成果可享。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一座城为什么而存在?我想说城市不仅仅是由钢筋水泥构成的物理空间,更是由人的情感、记忆、梦想编织的生命共同体。发展经济最终是为了人,建设城市最终是为了生活更美好,在南海,我们正努力让人文成为发展的底色、经济的引擎、治理的逻辑。这条路才刚刚开始,但我们坚信,唯有经济“血脉”与人文“灵魂”交融,城市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最后,诚挚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多到南海调研指导,为南海的发展把脉问诊,牵线搭桥,助力南海人文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本文原载于清华大学文化创意评论)


23 11月

2025-11-23 22:27:14

浏览5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2025年贵州省机关公文写作比赛获奖选手收获与感悟 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奋力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