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党建品牌“成长的烦恼”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破解党建品牌“成长的烦恼”
发布时间:2025-10-24作者:李画画
不唯标语响亮,而唯成效实在;不唯形式新颖,而唯群众认可。立足行业特性、地域特色,让党建品牌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红色抓手
党建品牌是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的载体,创建质量直接关系基层党建实效。近年来,各地着力深化品牌创建理念、实践路径、推广模式改革,打造党建品牌“红色标杆”,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也要看到,一些地方的党建品牌创建仍面临“成长的烦恼”。有的同质化严重,品牌建设照搬模板、千人一面,缺乏地域特色与行业适配,党建与业务“两张皮”,换名不换实;有的长效机制不健全,依赖短期投入、集中创建,热度褪去后陷入停滞,沦为“半拉子”工程;有的评价体系以展板数量、活动次数为核心指标,群众评价权重不足、第三方评估缺位,难以精准衡量品牌实效。
近年来,针对党建品牌创建“重表轻里”的问题,不少地方以“减法”破局,回归品牌创建本质,不让形式主义消耗党建活力,不用口号标语替代实际成效。山东开展“党建品牌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坚决清理“僵尸品牌”“重复品牌”,不与中心工作结合的不立项、没有群众参与的不推广、缺乏长效机制的不命名,从源头杜绝虚功;甘肃推行党建品牌“负面清单”制度,对过度包装、耗资宣传、脱离实际等6类行为亮红灯,将品牌创建经费纳入实效导向审计,避免资源浪费。
推动党建品牌有形到有效、单点到全域,必须持续除积弊、建标准、强赋能,让“红色品牌”真正服务发展、凝聚群众。要压实责任链条,摒弃重表轻里的形式主义思维,不唯标语响亮,而唯成效实在;不唯形式新颖,而唯群众认可。要立足行业特性、地域特色,探索“一领域一品牌、一单位一特色”的创建路径,推行“党建+产业”“党建+服务”等特色路径,让党建品牌真正成为推动工作的红色抓手。
党建品牌创建不是一劳永逸的终点,而是持续优化的起点,需持之以恒破瓶颈、补短板,做优做实精准化、长效化、数字化篇章。要做好分类施策,破解同质化难题,针对农村、社区、国企、非公企业、学校、医院等不同领域,制定差异化创建指南,让每个品牌都有专属定位。建立党建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形成从立项、培育、推广到评价、更新的完整链条。推行品牌负责人制度,明确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确保有人管、有投入、有发展;引入动态评价机制,将群众满意度、业务贡献率作为核心指标,联合第三方开展年度评估,对成效不佳的品牌及时优化,对长期发挥作用的品牌给予政策支持,让品牌长盛不衰。要强化数字支撑,搭建全国性党建品牌云平台,整合各地优秀案例、标准化手册、推广经验,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分析群众需求、评估品牌实效,为创建提供精准指导;探索“AI+品牌匹配”模式,根据地区差异、领域特性智能推荐可移植经验,让品牌推广“落地即生根”。
(作者系黑龙江省巴彦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2025-10-24 21:57:47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