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全力打造“两区一窗口”试点
来源:《实践》杂志2025年第10期
兴安盟全力打造“两区一窗口”试点
苏和(作者:兴安盟委书记)
兴安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诞生地,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实践地,连续两次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近年来,兴安盟委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七个作模范”要求,全力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样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试点。
以完善长效机制为抓手,夯实制度基础
健全民族工作的组织落实体系。探索建立以“五项制度”作引领、“五项机制”作保障、“五个一群众工作法”作支撑的全面落实主线要求综合制度体系,制发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和“两区一窗口”试点建设2个实施方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各地各部门单位“三定”规定、列入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纳入村规民约、市民公约、行业规章,融入企业文化。健全民族工作的理论研究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与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合作开发“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教学课程体系,依托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和实践研究中心实施重点研究课题20项,《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 内蒙古赢得并长期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历史研究》获全区“五个一工程”奖。健全民族工作的党建引领体系。实施盟委书记民族工作专题谈话制度,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要求前置联评制度,创新开展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行动,将贯彻工作主线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前置条件”和“刚性约束”。
以创新载体建设为牵引,夯实思想基础
强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打造集红色文化和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林俗文化等于一体的“兴安岭上兴安盟”文化标识,完善集红色文化研学、民族团结宣教、非遗文化展示等于一体的“兴安领创”和全区首个“蒙古马精神”主题教室,建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教室。丰富民族团结主题活动。深度挖掘、活化利用“一馆三址”等红色资源,精心组织开展“十个一”红色主题系列活动,推出情景短剧《五一大会》,累计开展“石榴籽同心筑梦”系列活动9500余场、覆盖超100万人次,“石榴花开北疆红籽籽同心家国情”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兴安盟启动,全网信息量2719条、阅读量4000余万次。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率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建设,制定完善“1+8”工作标准,广泛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和模范事迹专题宣讲活动,全盟6个旗县市中有3个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个通过自治区初验。创作民族团结文艺精品。将党的创新理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融入文艺创作当中,推出音乐剧《生生不息的赞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创作系列丛书《红耀北疆》、歌舞剧《早春》。
以加快共同富裕为目标,夯实物质基础
加快培育特色产业。抓好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兴安盟粮油作物试验基地落地运行,粮食产量实现“十五连丰”,畜牧业生产实现“十一连稳”。把新能源作为重塑工业格局的新引擎,全球最大规模的金风科技绿氢制50万吨绿色甲醇项目即将投产并入选全国首批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蒙东地区绿色氢氨醇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巩固提升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成功举办全国避暑气候旅游发展大会等活动,上半年旅游人数、收入分别增长26%、38%。切实增进民生福祉。谋划争取20年之久的乌阿动车改造项目即将开工,2个通用机场建设项目年内建成通航,即将成为全区首个实现通用民航机场县域全覆盖的地区。持续实施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四大行动”“六大举措”,实施以工代赈项目31个,推深做实“兴安好物进北京”,成功承办京蒙党政代表团对接互访考察活动、京蒙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全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7年全区第一。开展全国首例移动卒中车载CTA-5G智能移动救治,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成功晋升职业本科院校。建设共同现代化试点。全力支持科右前旗抢抓入选全国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机遇,以产业培育为核心、促进群众增收为目标,突出抓好7个方面、21项试点内容和4个方面、14项试点任务,加快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引领区、兴边稳边固边模范区建设,不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今年上半年科右前旗GDP、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排名全盟前列。
以维护和谐稳定为保障,夯实社会基础
深化推普助融合。与中国传媒大学联手打造全国首个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训基地。深化“三交”促和谐。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与北京海淀、广西桂林、湖北宜昌等10余个地区开展双向交流活动305场次,定期组织开展“石榴籽”邻里文化大集等活动,打造“草原连着北京”“山水相逢·同心筑梦”等特色品牌,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旅游促“三交”试点。深化治理护稳定。以打造“北疆枫桥·善治兴安”社会治理品牌为抓手,构建“1+5+N”基层治理体系,打造“石榴籽”警务站、“蒙古包”调解室等特色品牌矩阵,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干部、律师、志愿者等扎根基层开展信访代办工作。深化边防保安全。召开盟旗乡村四级书记增强国防意识、强化服务保障专项工作推进会,四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在对军服务保障上作出郑重承诺,以军民和谐促进民族团结。大力实施团结戍边、保障稳边、基础固边、产业兴边“四边工程”,87个“一流边防线”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开展“抵边牧户升挂国旗”“最美边防线齐心戍北疆”等主题活动,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守祖国边疆、共创美好生活。
(作者:兴安盟委书记)
来源:《实践》杂志2025年第10期
2025-10-07 15:45:17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