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得亲”与“拎得清”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处得亲”与“拎得清”
发布时间:2025-09-22 作者:李浩东
“亲”是动力,是目的,推动干部主动作为、优化服务,促进发展;“清”是保障,是底线,确保干部行为规范、廉洁自律,不越雷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亲”和“清”本质上是干事和干净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亲”是要求,“清”是底线。党员干部只有尽心尽力、公私分明,实现“处得亲”与“拎得清”,才能携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助推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向上发展。
“处得亲”,绝非囿于私利、逾越规矩的亲密无间,而是要求党员干部在企业遇到困难时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当前,民营企业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产业转型冲击、市场需求收缩等问题亟待破解。党员干部要放下“官架子”,当好“店小二”,真心实意地与企业家交朋友、听心声,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要深入企业一线,了解生产经营状况,倾听发展诉求,及时发现并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竭尽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指导,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这种“亲”的本质,是阳光下的坦荡交往,是服务发展的担当作为,体现的是党和政府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心和温暖。
“拎得清”,是“处得亲”的前提和底线,是干部在政商交往中必须时刻绷紧的弦。要拎清“权力姓公不姓私”这个根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为公共利益服务,绝不能异化为换取个人好处、进行权钱交易的筹码。要拎清“纪律规矩是带电的高压线”,与企业家再“亲”,也不能在纪律面前搞特殊、在规矩面前打折扣。必须严守党纪国法,做到有交集不搞交换、有交往不搞交易。要拎清“服务的边界”,为企业服务,是服务所有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环境,而不是为某个特定企业“开绿灯”,更不能介入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和内部事务。只有心中高悬明镜、手中握有戒尺,交往才能有度,相处才能得体。
“处得亲”与“拎得清”,二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亲”是动力,是目的,推动干部主动作为、优化服务,促进发展;“清”是保障,是底线,确保干部行为规范、廉洁自律,不越雷池。没有“清”的“亲”,如同无舵之舟,容易迷失方向,甚至堕入腐败深渊;没有“亲”的“清”,如同无矢之的,容易滋生懒政,贻误发展、失信于企。唯有将“亲”的热情与“清”的底线有机结合,才能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既推动事业发展,又促进干部成长。
实现“处得亲”与“拎得清”,党员干部需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要牢记初心使命,强化宗旨意识,深刻领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重要意义,增强服务企业的意识和责任感。时刻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加强业务学习,善于在法治轨道上、政策框架内,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真正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要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政商交往的规范和监督机制,让党员干部在与企业交往时有章可循,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确保党员干部既能保持“亲”的热情,又能坚守“清”的底线。
2025-09-22 17:49:48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