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 感触 感悟 ——在海北州新录用公务员(选调生)欢迎会上的交流发言
来源:海北党建
感谢 感触 感悟
——在海北州新录用公务员(选调生)欢迎会上的交流发言
(青海省海晏县委副书记、县长张世英,2024年8月2日)
接到通知时我一直在思考2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该以怎样方式给新时代的选调生分享经历?今年是我在海北海晏工作的第25个年头,各位新考录的公务员、选调生都是我的学弟学妹,更是我的新战友,所以今天我想以“学长”的身份,与各位学弟学妹聊聊天、叙叙旧、交交心。第二个问题,我应该分享什么内容才能掀起各位工作的兴趣和热情?站在这里我就要对这个讲台负责,对各位新时代的公务员、选调生负责,大家都是怀揣为民服务志向、干出一番事业的梦想,投身基层事业;所以今天分享一下我所谓的选调成长经历与各位共勉,也许能唤起你们的工作激情。下面,我想用感谢、感触、感悟这3个词语来概括我今天的发言。
第一是感谢。感谢组织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没有组织培养的干部就好比蒲公英,风吹到哪里就在哪里,做得好与不好都无人指点,也不自知,任其自生自灭。所以说,组织培养是决定干部成长的关键。我是土生土长的海东人,对于当时的海北来说,我是一个外地人,这里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未知的。当我面对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琐乱繁杂而感到迷茫、困惑的时候,组织总会带来温暖和希望,鼓励支持我勇毅前行。在组织的关心支持和悉心帮助下,我逐步从“心高气傲”走向“成熟稳重”,从“满身书气”走向“更接地气”,从“纸上谈兵”走向“脚踏实地”。平时也没有机会吐露心声,今天机会难得,所以在此由衷的表达自己对组织感谢之情,感谢各级组织对选调生的关心厚爱,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发展空间,让我们能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快速成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海北是“中华民族挺起脊梁的地方”,60年前,一批批世界级科学家抛家舍业、来到海北,为了中国的核事业隐姓埋名、无私奉献,数十年如一日,为大国铸剑。如今的海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梦幻海北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是选调生“扎根成长”的一方沃土,你们选择了海北之地,选择了英雄之城,更应该练好内功,强化外功,将个人“小我”融入海北“大我”,不断实现自我价值。作为海北蜕变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我内心的激动和感谢之情溢于言表,激动的是一批批新生力量不断涌入海北大家庭中,海北发展势头强劲向好,感谢的是组织对我们的关心和重视,没有让自己后悔当初的选择。
第二是感触。参加工作以来,从基层到机关、从乡长到县长,有5点工作感触与大家分享。一是岗位不分好坏,素养决定境界。岗位没有好坏之分,没有高低之别,只有分工不同;每个岗位都是一个舞台,能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完全取决于自身。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爱岗敬业,努力提高个人素养,打造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二是英雄不问出处,认识决定格局。认识不到位,做事没章法。要想成为被群众、同事值得信赖尊敬的干部,那就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的知识储备、专业水准、沟通技巧、工作魄力、担当精神,都是缺一不可的。三是工作不谈资历,实干决定成就。说十件不如干一件,干十件不如干成一件。基层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功,年轻干部有再多想法思路,最终检验标准还是要看能不能落地见效,许多工作往往需要数年磨一剑,最终才能开花结果。四是事情不讲大小,责任决定成效。在我们年轻人心中,初入职场,我们往往不屑于做小事,认为小事难见作为,但往往材料收集整理、方案打磨实施这些小事很容易成为我们成长的“加速器”。所以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被安排了,就要用心用情用力去做,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群众满意的答卷。五是环境不论优劣,态度决定高度。基层工作说不苦,那是虚伪;只说苦,那是矫情。在基层历练过程中,只有端正个人学习、工作、生活态度,才能实现“从智力到能力、从文凭到水平、从认知到真知、从有位到有为”的蜕变。
第三是感悟。“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对于新考录的学弟学妹们,我想谈几点感悟,与大家共勉。一是转变角色,从“书生气”到“接地气”。我们既然选择了选调生这条道路,就意味着我们绝不是“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看一天”,而可能是日行百里、随时办公的打工人,也可能是白天走村入户访民情、晚上整理笔记写材料的能人,更有可能是有时间接群众电话、无时间回家人信息的忙人。5+2”“白+黑”是我们的家常便饭,“多面手”“万金油”是我们的专属标签,“权力不大,责任不小”是我们的真实写照。所以,我们做了这样的选择,就要尽快转变大学生的角色,摆脱象牙塔里的稚嫩,既有知识、更有常识,既有智商、更有情商,既是大学生、更是毕业生,尽快成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行家里手,成为让组织和领导放心、让同事和群众满意的干部,真正做到青春担当。二是勤学善悟,从“新人”到“老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选调生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和广大干部群众期望相比往往存在较大差距。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特别是我们基层干部和到村任职选调生,要敢于突破“惯性思维”,培养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将理论知识与思考谋划相结合,思考如何把上级各项工作部署与自身工作实际相结合,要善于反省复盘、总结分析,定期自我“体检”,常思不足之处,避免上下一般粗,不断改进完善自我,努力从一个“胆怯新人”变成一个“自信老兵”。三是勇作先锋,从“温室”到“热锅”。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马厩里养不出千里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一定要挺起脊梁、冲锋在前,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选调生在校期间大多数就是学生党员、担任学生干部,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这些标签是光环,更是压力。我们既然选择了选调生这条道路,就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岗位是在基层。尽管基层并不代表艰苦、艰辛,但也不会是安乐窝、避风港,会遇到各种“书上得来终觉浅”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尽快调整心态,怀揣着“把论文书写在海北大地上”的理想信念,不怕“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努力练就一副能挑硬担子的铁肩膀。
各位学弟学妹、各位战友,选调生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接受磨砺和洗礼的名字,荣誉和光环之下,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广大青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要求。你们即将踏上新征程,衷心希望你们不忘“一念选调,志合青海”的誓言,主动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自觉做良好政治生态的有力促进者,在青春选调赛道上努力奔跑,“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为现代化新青海、新海北建设贡献选调力量。(来源:海北党建)
2025-01-15 06:10:47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