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双周协商座谈会:政协协商的重要机制创新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双周协商座谈会:政协协商的重要机制创新

张月卓 字数: 2610

学习时报 》( 20250924日 第 03 版 )

 

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作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创新的重要载体,双周协商座谈会自创立以来,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与其他协商形式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是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的重要内容。

双周协商座谈会构建起常态化、制度化、体系化的协商平台。1950年,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起双周座谈会,以参加政协全国委员会的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推举的代表及全国政协常委为主体,就国家重大方针政策进行沟通座谈,为发扬民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了积极作用。201310月,全国政协在继承双周座谈会历史传统基础上推进制度创新,创设双周协商座谈会,实现了从党派发起政协统筹、从沟通情况深度协商”“常态协商的转型升级。这些年来,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

一是常态化开展,延伸民主实践链条。在双周协商座谈会创立之前,全国政协年度重点协商活动主要包括1次全体会议、1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和1次专题协商会。双周协商座谈会以每两周召开1次的高频率,将重点协商活动从重大会议节点拓展至日常履职过程,确保委员建言有稳定渠道、民意反映有常态窗口,增加了协商的密度,更好发挥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二是制度化运行,筑牢协商民主基础。双周协商座谈会自创设之初即制定专门工作办法。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为人民政协举办各类协商活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2017年,全国政协进一步出台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规则,明确会议的参与主体、协商内容和议程程序,形成稳定的运行机制,确保会议的筹备组织规范、有序、高效。三是体系化推进,完善协商议政格局。以双周协商座谈会为牵引,各级政协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部署要求,探索推出月度协商、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专家协商、界别协商、院坝协商等多种形式。它们与全体会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等共同构成了层次清晰、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协商议政平台体系,形成新的协商议政格局,提升了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平台支撑和组织能力,更好适应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协商需求。

双周协商座谈会体现了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要求。双周协商座谈会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属性,将其贯穿协商议政各环节。一是程序全链条贯通,增强协商实效。发展和完善民主协商对于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链条的各环节具有积极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涵盖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五大环节,这些环节相互关联、有机统一,而民主协商是贯穿这些环节的重要纽带。当前,我国不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协协商,还广泛开展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多种形式的协商,双周协商座谈会作为政协协商的重要机制创新,构建了精准选题——深入调研——充分协商——成果报送——跟踪反馈的工作闭环,为有效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主协商提供了有益参考。二是主体全方位参与,广泛凝聚共识。双周协商座谈会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平台作用,注重优化参与结构,遴选相关领域委员开展深度调研,邀请非委员专家和一线工作者提供专业意见,党政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委员关切;借助网络议政等方式扩大参与范围,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最大范围的意见征集和共识凝聚。三是内容全领域覆盖,积极回应民意。全过程人民民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于政策制定与实施各层面。双周协商座谈会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选择内容具体、针对性强的议题。从历次座谈会开展的实际情况看,双周协商座谈会既关注国家战略,也聚焦民生小事,既研讨宏观政策,也求解微观问题,有利于实现国家发展全局与百姓日常关切的同频共振。

双周协商座谈会彰显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优势。双周协商座谈会的丰富实践,充分证明其不仅是协商建言平台,更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机制,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鲜明特质。一是彰显最广泛的民主,拓展参与半径。这种广泛性不仅体现在参与人数和界别上,更体现在思想碰撞的广度、利益诉求表达的全面性上,确保最终形成的建议具有高度的民意基础和社会认同。双周协商座谈会参与主体涵盖各类利益群体,体现高度包容性,不仅包括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基层工作者和利益相关方参与,拓展了民主参与的代表性。会议倡导畅所欲言、平等交流,鼓励不同观点表达与碰撞,最终凝聚的共识充分反映各方面意愿,有利于形成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建议。二是彰显最真实的民主,力戒形式主义。这种真实性建立在扎实的调研基础、开放的讨论氛围和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之上,避免民主流于形式。双周协商座谈会坚持真协商、真建言,会前深入调研确保建言质量,会中相关部门负责人直面回应、现场互动,会后成果直报决策层面,许多建议被采纳并转化为具体政策,使参与者感受到意见受尊重,让人民群众真切体会到民主的获得感。三是彰显最管用的民主,推动问题破解。双周协商座谈会紧紧围绕国家治理需求,着力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通过协商于决策之前,有效避免政策制定中的片面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通过深入了解一线情况、广泛吸收各界智慧,增强了政策执行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升了政策实施效果。目前,双周协商座谈会已成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智库渠道,为政策制定与完善提供参考,通过深度协商,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凝聚共识,不仅推动形成政策合力,也巩固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推动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从不断加强改进到更加成熟定型,双周协商座谈会作为政协协商的重要机制创新,其成功实践为人民政协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提供了重要启示。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不断发展,通过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协商程序、提升协商质效,双周协商座谈会将在畅通民意、促进决策、凝聚共识中发挥更大作用,促进政协协商事业进一步发展。


24 09月

2025-09-24 13:33:00

浏览21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 盯紧“急需盼” 训出“精气神” 扎实推进党员分级分类培训走深走实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