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码接着看

让大运河焕发新时代风采

作者:admin|分类:未分类|标签:领导讲话稿 讲话稿范文 申论范文 淘8090 淘8090网 tao8090.com 遴选范文

来源:《群众》杂志2023年第17期

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长金:让大运河焕发新时代风采

原创 张长金 群众杂志

 

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扬州既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大运河原点城市、“申遗”牵头城市,近年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古运河重生”的谆谆嘱托,坚决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不断绘就运河文化扬州新画卷,让大运河成为造福“好地方”扬州的致富河、幸福河。

护水为先,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之河。水是大运河的生命之源、发展之基,保护好大运河水体是首要任务和长远之计。扬州地处长江和大运河交汇处,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服从服务南水北调工程“国之大事”,一体化推进大运河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努力把大运河打造成绿色生态之河。截污控源。树立“全城皆源头”理念,2017年以来,全市化工企业“四个一批”专项行动、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共关闭退出481家化工企业;出台南水北调水域船舶污染防治办法,实施船舶绿色更新计划;实施江都水利枢纽环境综合整治等一批先导工程,完成淮河入江水道切滩整治工程,送水期内水质始终稳定在Ⅲ类以上,实现“一江清水向北送”。涵养生态。首倡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开展“三河六岸”景观建设,深化“美丽岸线”建设,严格落实“十年禁渔”计划,建成10个生态中心;以县域为单元开展岸线生态修复,退耕及修复湿地1200亩。提升运力。扎实推进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助力京杭大运河实现近百年来首次全线通水,127.5公里长的大运河扬州段均实现二级航道改造,可以满足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航。2022年,京杭运河扬州段船舶通过量达3.73亿吨,货物运量达3亿吨,是三峡船闸通过量的2倍,相当于5条京沪高速江苏段、10条京沪铁路江苏段的运量,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汲古润今,塑造世代相传的文化之河。大运河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用好用足这条活态流动的运河,以文化人,润泽后人,一直是扬州不断探索的全新课题。挖掘运河文化“大宝藏”。成立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加快筹建中国大运河学会,推动建设省社科院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扬州分院,深入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形成了《世界运河名录》《中国大运河蓝皮书》等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开拓运河文艺“大市场”。编创扬剧《鉴真》《阿莲渡江》《大河向北》、歌舞剧《大运扬州》等一批代表当代运河、长江城市文明水平的文艺精品;连续5届举办汪曾祺文学奖颁奖典礼,开办《运河文艺》杂志,长篇小说《运河谣》《小城夏天》等文学作品不断涌现,运河文学氛围浓厚。搭建文化弘扬“大舞台”。积极推动江都水利枢纽国家水情教育体验中心、三江营“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文化展示载体建设,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运河思政课、“壮游大运河”研学、“民间文艺交大运”等品牌活动,充分展现以瘦西湖为代表的唐诗文化、个园为代表的家风文化、史可法纪念馆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文化、三湾为代表的生态文化,促进大运河古为今用、新时代融合创生。

古城新生,建造欣欣向荣的发展之河。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近年来,扬州始终把古城与运河有机融合,统筹推进古城有机更新,让运河文化在当代活起来、热起来、火起来。有机更新让古城“出圈”。制定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1+8”方案,先后规划实施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明清古城保护暨文旅示范区等项目,修缮各类建筑近17万平方米,马可·波罗纪念馆修缮一新。《四库全书》七大藏书楼之一文汇阁重建开放。提升功能让老城“出新”。按“小地块、微更新、渐进式、重文旅、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实施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系统推进配套设施改造、整体氛围营造、标识系统完善等工程,让老街变成市井烟火气浓厚、休闲文艺范十足的“网红打卡地”。皮市街片区被认定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2023年获评“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仁丰里、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住建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示范案例。产业为本让新城“出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川奇光电电子纸等重大项目和一批文创企业相继落户,喜马拉雅扬州城市有声空间等互联网头部平台和江广智慧城等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速集聚,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新活力。

文旅融合,建设文化惠民的造福之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近年来,扬州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城总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世遗廊道,开辟新领域。制定《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汇聚历史经典和时代新秀,评选打造扬州“运河十二景”,串珠成链展示扬州运河“最古老、最核心、最精彩的一段”。突出活化转化,推出新产品。推出“二分明月忆扬州”瘦西湖沉浸式夜游等夜间文旅产品,瘦西湖入选国家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皮市街“嗨皮市集”、仁丰里民俗文化节等文旅文创活动人气火爆。建成开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累计接待线下观众超400万人次,成为江苏乃至全国运河文旅新地标。围绕重点项目,探索新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效利用上级专项资金、政府专项债、大运河文旅发展基金等投资渠道,探索试点新的建设模式,努力打造一条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

中外互鉴,缔造开放包容的交流之河。坚持江河为媒、美美与共,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运河故事,把大运河打造成弘扬中华文明的鲜明标识。打造一个平台。连续举办十六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并升格为国家级论坛。2023年8月,来自世界运河城市、国际组织、驻华使领馆和国内外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机构的代表600多人齐聚一堂,围绕“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主题进行交流探讨。扬州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授予“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样板城市”称号。用好一个机制。2009年,发起成立我国唯一在运河领域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WCCO,合作组织的会员已经从最初的13个,发展到213个,其中国外城市会员47个,初步形成遍及五大洲的全球运河共同体。擦亮一批名片。围绕“世界美食之都”品牌,建成世界美食之都展示馆、中国淮扬菜博物馆,持续举办中国扬州淮扬菜美食节,中国早茶文化节等品牌节庆活动。“富春茶点制作技艺”入选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运河文化随淮扬美食“香飘”海内外。围绕“东亚文化之都”品牌,高质量承办东盟与中日韩文化城市网络启动仪式、中韩(扬州)文化交流年等国际盛会,策划推出“东亚文都城市游”等特色文旅活动。讲好一个故事。挖掘瓜洲作为鉴真东渡起点、鉴真坐像“省亲”登陆点等中华文化对外交往记忆,规划建设瓜洲“千年古渡”文化展示园。运用数字手段和创意方式,再现运河通江达海、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风采,进一步彰显江河文化,唱响新时代的运河号子和长江之歌。

作者:张长金(作者系中共扬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1 09月

2023-09-21 06:58:16

浏览213 评论0
返回
目录
返回
首页
以实干实绩导向激励干部敢为善为 坚持以体系化思维统筹谋划抓落实 全面推进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滨州实践”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分享:

支付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