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需“小处方”,也要“大处方”(人民时评)
健康管理需“小处方”,也要“大处方”(人民时评)
申少铁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08日第09版)
社会治理的“大处方”,能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健全公共健康服务,营造健康宜居环境
走进江苏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洞字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清渠,四周花草绿树环绕,一些居民带着孩子在健身步道上锻炼。在社区中间的健康广场,慢病防控、预防近视、心理健康等健康知识宣传吸引不少居民驻足了解。
卫生健康是个人之事,也是国之大事。今天,爱国卫生运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被赋予健康促进的新内涵。比如居民超重肥胖率不断上升,慢病群体庞大,群众对不得病、少得病的需求强烈。不久前,全国爱卫会印发通知,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和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突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从注重环境卫生治理进一步转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是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的鲜明底色。
保障14亿多人的健康,既要有医疗卫生的“小处方”,也要有社会治理的“大处方”。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是健康四大基石。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社会共建共治。比如,企事业单位、学校等的食堂做菜可少油少盐,定量盛饭菜;社区和乡村建设时更多考虑运动健身等需求,把健康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公共场所严格落实好禁烟条例,防止二手烟损害人们健康;持续办好12356心理援助热线,让不良情绪及时得到纾解。
以爱国卫生运动的形式,推动健康管理深度融入社会治理,有助于更好构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大健康格局。比如,体重管理是应对超重肥胖引起疾病的关键,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居(村)委会、志愿者组织等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促使更多人重视体重管理,从而减少慢病发生。社会治理的“大处方”,能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健全公共健康服务,营造健康宜居环境。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健康促进也需要从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爱国卫生运动是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坚持党的领导、促进全民参与,才能取得最好效果。对偏远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而言,群众健康素养水平还有待提升,健康科普还任重道远。
体重管理、乡村建设、中医药三个专项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进一步彰显了健康促进、医防融合的重要性。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体重、科学管理体重,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就医习惯,注重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调畅情志等,为的就是通过人人参与、人人负责来实现健康人人享有。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健康宣传、健康科普,并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健康知识普及,才能把健康管理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爱国卫生运动是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惠民工程。更好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丰富活动形式,定能推动群众健康意识更强、城乡人居环境更美、健康服务更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2025-05-08 07:10:48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