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寂寞时”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守好“寂寞时”
作者:吴卓磊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党员干部作风出问题,往往是在平凡寂寞时,稳不住心神、守不住底线,就会失守失节,损害党组织和个人形象,贻误一方事业发展。越是寂寞平凡时,越是考验党性作风的时候,要用心练好内功,锤炼过硬本领,守好“寂寞时”。
于平凡处见初心,多修从政之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甘于寂寞、甘于平凡,检验的是作风,考验的是定力,修炼的是大德。要始终与党同心同向同行,做到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台前台下、人前人后都不能失了信仰、忘了初心、丢了气节。要坚定理想信念,常修常炼、常悟常进,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牢牢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确保权力“方向盘”不迷失、不偏航,确保“八小时”内外一个样,练就“金刚不坏之身”。
于细微处见精神,多积尺寸之功。“寂寞”时,往往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如果不拘小事小节,在第一次、第一回上松了口、伸了手,遇到诱惑就会抵不住、站不稳。慎小慎微慎初慎独,贵在一个“慎”字,“想”与“不想”的一念之间,“做”与“不做”的一念之差,一着不慎,便会满盘皆输。要心怀敬畏之心,始终如坐针毡、如履薄冰,在细微处更要亮党性、见品格、守原则,整整齐齐扣好人生每一粒扣子,规规矩矩算好事业每一笔账,方能行稳致远、得其始终。
于无声处见行动,多行利民之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就是最大的政绩。“寂寞”时,多在想事谋事的“空档期”、干事担事的“瓶颈期”,找不到干的方向,提不起干的劲头,群众看不到、听不到,容易产生松一松、歇一歇、缓一缓的懈怠心理和厌战情绪。如果“空下来”便选择“停下来”,“碰钉子”便选择“慢作为”,把群众之事抛在脑后,必将失了真信任,寒了百姓心。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处处奋勇争先的紧迫感,思想上再紧一分,行动上再快一分,服务上再细一分,办好教育、住房、医疗等群众关切的“关键小事”,努力把群众哭声、骂声变成掌声、笑声、喝彩声,干出一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工作业绩。
(作者单位:浙江省青田县委组织部)
2023-08-01 08:58:17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