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一乱三不为”问题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破解“一乱三不为”问题
发布时间:2025-01-03 作者:张希合
(作者系河南省西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营造干事创业良好环境是基础。组织部门要着眼“一乱三不为”问题,以组织担当治理政绩乱象、净化干事环境、营造担当氛围,引导干部争当改革促进派和实干家。
坚持纠树并举,解决乱作为问题。干部出现“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乱作为问题,根子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筑牢思想堤坝。切实加强政绩观教育和党性锤炼,建立主体班必学、专题班必学、现任职干部必学、年轻干部必学“四必学”机制,切实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健全制度机制。研究改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具体措施,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探索完善考察干部政绩观的方法路径。强化监督问责。把政绩观问题纳入干部考察、巡察监督、述职评议等工作范畴,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惩处、防止蔓延。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建立健全县管领导干部变动交接制度,防止搞“击鼓传花”“新官不理旧账”。
突出能上能下,解决不作为问题。防范不作为的关键,在于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精准考察识别。落实“1汇报2调研3清单”制度,每半年书面听取“一把手”履行政治责任汇报;不定期分领域开展干部专题调研,每年开展干部无任用推荐调研;每半年收集乡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个人政绩纪实、特色工作、问题和建议清单,全方位、多角度评估干部的工作状态、思想状况,为精准选人用人打牢基础。严肃动真碰硬。建立常态化调整补充机制,及时处理履职缺位、佛系躺平、推诿扯皮等不作为干部,推动能上能下常态化。强化跟踪管理。对“下”的干部不搞“一刀切”,定期跟踪管理、回访教育,有计划地安排到征地拆迁、信访维稳等专项工作发挥作用;对调整后表现突出符合有关规定的合理使用,营造下不失志、下仍有为、下后能上的良好氛围。
树牢鲜明导向,解决不敢为问题。改革越到深处越要担当作为,越需要组织撑腰鼓劲。树好实干实绩“风向标”。实施“战场选用正导向”行动,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主战场中考察识别干部,对那些关键时候豁得出去、重大任务冲得上去的干部,在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评优调训等方面优先考虑,让实干实绩导向更加鲜明。用好容错纠错“护身符”。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坚持做到看问责情形、看背景原因、看主流表现、看整改效果“四看”,让那些冲在改革一线的干部吃下“定心丸”。打好严管厚爱“组合拳”。深化干部12380举报电话、网络、来信和来访“四位一体”监督网络,加强同执纪执法等部门干部监管信息的整合与共享,提升干部监督质效。深入开展“谈心谈话鼓干劲”行动,帮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鼓足工作干劲;认真落实走访慰问、体检休假、待遇保障等制度,强力推进基层减负,常态开展违规抽借调干部排查,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内生动力。
注重精准赋能,解决不善为问题。不善为本质上是能力不足、本领恐慌。政治锤炼明方向。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工程,用好县域10处红色资源,建强“百姓宣讲团”“理上网来”工作室等本土师资队伍,常态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政绩观教育。专业培训提能力。聚焦乡村振兴、项目争取、现代金融等重点领域,针对“一把手”、年轻干部、业务骨干等不同群体,每月开办“永争第一,续写辉煌”大讲堂、每季度组织“业务赋能”轮训班,不断提升干部破解改革难题、巩固改革成果的能力水平。实践锻炼长才干。实施“上挂下派外联”行动,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可塑性强、成长性好的年轻干部到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经济金融等改革发展最前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定期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省市重点部门、先进发达地区和对口协作县区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培养锻造更多富有本领的实干家。
(作者系河南省西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25-01-03 11:10:51
目录 返回
首页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